岳南的《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和《离别》三部,作为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它集中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的命运起伏和学术追求。整部作品几乎囊括了上个世纪人文科学领域所有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林徽因、叶企孙等。从《南渡》到《北归》再到《离别》,岳南着重将笔墨放在对知识分子群体性命运的多元描述和反复追问上,尤其是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全景式解读,为我们客观展示了知识分子荡气回肠的生命和生存、人生和人性、文心和文化的恢宏史诗般画卷。
文化并非只是一连串呆板僵硬的符号。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里这样阐释“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南渡北归》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一群心有抱负、行有担当的学术大师如同群星一般照耀着黑暗中国时,原本抽象的文化立刻变得亲切可爱。那些学术大师们,他们的高贵之处在于牢牢守护文化的根脉,任由外界发生多大改变,每个人都有一个学术坐标,一颗爱国的美好心灵,他们无惧风雨,无问西东,一路向前,传承美好。大师们用看似柔弱的双肩,扛起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火种的责任,这是无私无畏的伟大民族文化情怀。
历史慷慨馈赠我们的,不只是掩卷后的沉思,也不只是咀嚼后的厚重,还有回味后的余甘。《南渡北归》在为我们尽可能翔实展现大师命运起伏的同时,也无意中提出一个课题: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大环境下,学术大师该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文化本身又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氛围中蜕变生长?《南渡北归》只是为我们截取了某个特定时空文化大师的命运与学术选择,却带有普遍意义上的积极影响。大师们不仅在思索行进中磨练了健康躯体,更在动荡不安中锤炼了顽强精神,最终使得每个人的有形躯体和无形精神,都与那个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那个特殊的时代成就了这些大师,这些大师也反过来照亮了那个时代。
“南渡”和“北归”之间,看似只是空间的变化转换,实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大迁移。它让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思想认识、不同流派观念,统统汇聚起来并互相呼应、渗入、冲撞、博弈和融合,此消彼长,相得益彰,文化的深度厚度和文化人的丰富丰满,得以再次重新构建。南渡北归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文化洗礼和大师新生,足以载入中华文化的史册。(福建省南安市纪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组 姚添丁|责任编辑 李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