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推荐
《哲学·科学·常识》初版于2005年,是让陈嘉映走入大众智识读者视野的开创之作。这本书主题虽是科学哲学,但却是陈嘉映对于人类知识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理论和现实之争”给出的回答。对于一代青年读者来说,《科学·哲学·常识》是他们世界观和学习生涯的一本指路之书。科学就代表着真理吗?为什么人们学得越多,却越不能理解这个世界?哲学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陈嘉映观照的问题,很多是我们在求知之路上自然困惑的。《哲学·科学·常识》也是一本亲民的科学哲学入门书。“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思维和逻辑的批判性思考,在科学进步的今天尤其重要。什么样的科学概念,才有颠覆观念、引发变革的力量?引力波、暗物质“在理论上存在”和“在现实中存在”有什么不同?这都是本书十分关切的话题。
内容简介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人类解释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话、巫术,后有哲学、科学。排除了千难万险,才抵达日心说、牛顿力学、进化论、量子物理,才使得科学成为“真理”的代言者。一方面人们常常反思,科学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人们经历着同样的世界,为什么只有欧洲产生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科学之成功付出了代价:用科学来逼近“真理”,却将人的心灵排除出真理领域之外。用数学和实验思维树立的科学大厦里,没有人之善恶、悲喜的位置——科学果真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答案吗?人们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有时竟恍然不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还是在背离。难道果真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科学之外,还另有求道之途?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站在人类认知发展前端的一次回望:回到我们探求真理的本意:我们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领域,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还是要理解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纷繁的人世间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作者简介
陈嘉映,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嘉映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间在内蒙古插队,曾经在油灯下研读了黑格尔、康德等人的著作,并自学了德语。日后陈嘉映投身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并为中国哲学界译介了两部极其重要的德语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作为哲学作家,陈嘉映专注于哲学普及和人本主义思考。他善于从纯粹的哲学思辨中跳出来,思考哲学对于生命与人生观的关照。《哲学·科学·常识》《价值的理由》《何为良好生活》等,都是这种有关照的哲学作品。用陈嘉映的话说,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他自己则是尝试用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道理重新讲述。
目录
【导论】
科学认识
建构主义
哲学-科学
本书章节
——上篇——
【第一章 理性与哲学】
感应思维
觉醒的心智
理知时代
理性与理论
哲学-科学之为真求的理论
【第二章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希腊哲学的文化背景
亚晨士多德的天学
托勒密体系
从罗马到文艺复兴
哥白尼革命
围绕哥白尼
理论的整体性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下篇——
【第四章 经验与实验】
【第五章 科学与概念】
概念与语词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运动
力、加速度、质量
万有引力与可理解性
数学取向
【第六章 数学化】
数与实在
数运与数学
科学的数学化
为什么是数学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自然哲学
自然与必然
实证与操作
预测与假说
一般的实在问题
物理学的实在问题
【第八章 通过反思求取理解】
常识和理论
思辨理论与概念考察
哲学的终结?
哲学何为?
【新版说明】
相关评论
科学怎样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它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在哪些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惑?《哲学·科学·常识》试图回答这些深植于人类认知历史中的大困惑……然而,这又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哲学书,某种意义上它将打破世人对于哲学专著的成见……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字,辅以众多科学史上或动人、或有趣、或出人意表的故事,让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探索频道的文字版,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