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穷节乃现,危难见英雄。历史道路问题,其实说到底是具体实践问题。有着什么样的道路观,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历史的实际走向。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既应该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应该是合乎民族选择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语重心长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晶,《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从“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客观记录中国共产党从萌芽诞生走向成长成熟过程,用翔实佐证描述了处于历史关键时刻的道路抉择。作者把思考重点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对重要历史关头时是如何“抉择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从容地展开历史叙述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发警示,让人切身感受到历史深邃感和厚重感。
十九世纪西方著名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认为,研究历史必须基于客观搜集研读档案资料之后,如实地呈现还原历史的原貌。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也认为,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蕴含了严谨的历史观,真实全面地刻画了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里中国共产党艰难前行的历史脉络。金冲及先生这样写道:“许多事情只能看准一个大的方向,便下决心勇敢地往前闯,在闯的中间做种种尝试,由实践来检验。这就是历史的真实。”金冲及先生充分尊重第一手历史资料,努力让历史思想和历史事件说话,最大程度还原史实的本来面目姿态。他还设身处地站在读者立场来展开历史、剖析历史,整部书结构脉络分明,引导读者设身处地于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历史之中,给每个读者上了一堂丰富深刻的党史课。
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既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历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百年巨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这条道路经历了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践检验,也因此成为了我们道路自信的源泉。掩卷而思,倍感厚重,历史永远都不会陈旧过时,而是显得更为历久弥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面对新时期新问题,历史能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故事,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勇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只有凭借勇气支持,才能领悟生死关头的历史抉择;我们之所以强调倚靠信仰力量,是因为我们惟有秉持信仰支撑,才能彻底看清道路方向的时代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研究中国党的历史,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不能说错误路线没有用处,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真正做到了不夸大历史功绩,不回避历史问题,这样一种历史担当的精神与具有深度思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关注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阅读《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绝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一时的历史兴趣,而是寄希望于在对历史的回顾、检阅和思索之中,再一次获得延续历史、创造历史和丰富历史的信心勇气,一代又一代将历史接力棒传递下去。这本书就像是一把激发历史思考传承的导火索,一方面引起我们对往昔的兴致,一方面又激发我们对未来向往与激情,这也正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源泉。(福建省南安市纪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组 姚添丁)